“我gap了9个月照顾我妈,这辈子都不后悔”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给人生按下暂停键
关于gap year,普遍的认知是在大学毕业后和进入社会前间隔一年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这往往是毕业生选择脱产二战考研考公的一年。
看到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个结婚生子、跳槽涨薪,选择gap year的人说不焦虑是假的。
当别人在快速升级人生进度条时,这些人的生活像是被按下了一个暂停键,身边充斥着质疑和不理解。
“好好的大学生居然在家啃老”、“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”成了套在每个人身上的枷锁。就好像选择gap的人平白浪费了人生的大好时光。
这种论调被称为“社会时钟”理论,即人一生需要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,25岁结婚,30岁生小孩,50岁退休,尽管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,但大家不约而同地在按照特定的顺序完成人生任务。
而无法完成的人则会陷入年龄焦虑,我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,不断地修改自己的生活轨迹使之匹配整个社会的角色期望。
除了那些主动选择gap的人以外,还有一群人,他们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被迫停下脚步,在焦虑和未知的双重裹挟下,去开启一段新的人生课题。
“全职妈妈也是一个职业,是一个不被大众认可的职业。”
柴可原本在银行工作,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,直到家里老人没有办法帮忙照看小孩后,她才不得不被动地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。
等到孩子可以上幼儿园了,柴可准备回归职场,但是重新找工作并没有想象地那么轻松,几乎每一个HR都对这三年的空白期心怀芥蒂。
生命像流水一般倾泻而下,一年、两年、三年它都不会停止。柴可没有被间隔,被间隔的是她和社会单一的价值标准。
“你真的能适应工作吗?”“你会不会把更多精力放在照顾孩子身上啊?”“你还有要二胎的考虑吗?”……质疑如潮水般涌来将柴可淹没。
“虽然这几年我没有在职场上工作,但是成为全职妈妈,提升了我的耐心、责任心,独立规划好自己及孩子的生活并不比上班轻松多少。”
尽管困难重重,但柴可从不后悔自己当初做下的决定。大概是受自己母亲乐观性格的影响,她很重视与孩子相处的时光。
“谁说只有事业成功才叫成功,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妈妈是我最骄傲的事情。”
“一路顺风顺水的我,从没想过会在25岁的年纪喜提裁员大礼包。”
刚毕业就进入一线大厂,后来几年的跳槽也是在头部公司里做选择,没想到一次裁员让金鑫的简历彻底花了。
“原来我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一步步规划好的,今天该做什么,下周该做什么都是提前安排好的,现在我的生活突然就停下了,真的是应了那句话,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。”
收到裁员消息之后,金鑫一直不敢跟家里人说实话,每次跟家人通话都是好着呢,工作稳定。因为在老一辈眼里,裁员证明你不行,而不是环境不行。
小红书上有一篇吐槽东亚人没有gap year的帖子获得了4000多的点赞:
我们不敢休息,不敢停下脚步去做其他的事,赚钱、工作、家人的期待、身边人的眼光,都排在了个人生活的前面。人们被要求强制活成社会期望的模样。
“刚被裁员那几天,我特别焦虑,焦虑下个月房租怎么交,焦虑五险一金断缴怎么办,后来我就想开了,从来都没有规定什么时间就应该做什么事,所谓的年龄焦虑都是卷出来的,当你的主线任务被强制退出后,往往就是开启新副本的时刻。”
我问他对未来如何规划,他说,现在先不想,工作这几年让他小有积蓄,准备先游历一遍祖国的大好河山。简历随缘投就好。
安静地享受自己当下的时刻,也少一些急功近利,更多地是去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,遵从内心。
“陪伴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光,是我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一件事。”
在做出裸辞这个决定之前,李彤有一份人人艳羡的高薪工作,未来可期,前途光明。要说唯一一点不好,就是人在外地,不能照顾家中老人。
一向身体健朗的母亲,在一次体检后,被确诊了癌症晚期。医生说,癌细胞已经扩散,让家人做好准备。
挂了电话的那一刻,李彤提交了离职申请,在一周内完成交接后,坐上了回家的飞机。
“你知道做出这个决定,意味着我要放弃我在这个城市的所有,人脉关系、工作履历……但是当你和你这辈子最亲近的人,相处的时间开始肉眼可见的倒计时的时候,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。”
“如果有一天我回到家,看到的是空无一人的房间,那个最爱我的人变成了墙上没有温度的照片,而她经历苦痛的时候,我没有在她的身边,我将一辈子活在痛苦与内疚之中。”
回老家后的李彤,陪伴母亲度过了她最后9个月的时光。
对李彤而言,这段时间是他几十年的一个暂停键,但是,对母亲而言,是划下了人生的休止符。
这段话,我想送给每一个曾与自己亲人被迫分离的人:
如果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星球,而逝去的亲友,则是身边的暗物质。我愿能再见到你,我知道,再也见不到你,但你的引力仍在。我感激我们的光锥,曾彼此重叠,而你,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。
纵使不能再见,但你仍是,我所在星系,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,是我宇宙之网,永恒的组成 。
带娃、旅行、照顾家人这些原本在生活中占据很大比重的事情,已经逐渐被内卷的工作挤压地所剩无几。“等我有时间……”这句话让我们缺位了孩子的成长、个人的追求、家人的陪伴。